一人得了,全家感染。
幽门螺杆菌为什么这么可怕?连人民日报都发了微博,数据让人惊心:
我国有超过一半人(也就是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今天这篇文章和大家普及一下,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什么,如何传播,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细菌,英文缩写为HP。它在有胃酸分泌的酸性环境中生存,呈螺旋形。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容易引发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会发生胃癌。我国是目前全球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大多数人是在10岁之前感染的。有研究表明,我国10岁以下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高到40%—60%。既然感染比例这么高,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很少主动发现它呢?因为大多数患者感染后并没有发现明显症状。01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特点在中国,儿童是hp易感人群,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在儿童期获得的,也就是说对于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年人,其中多数都是在儿童期就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儿童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如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感染者可以部分表现为腹胀、腹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见消化道症状;有的儿童因为消化道溃疡而表现为呕血、黑便,本人遇到过的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抢救的最小患儿是1岁;有的儿童表现为营养不良和贫血;当然大部分的儿童感染后未致病,没有任何表现。2.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成年人如果真正根除了幽门螺杆菌,其再感染率是很低的,一般多在2%-4%左右;而儿童由于是易感人群,其幽门螺杆菌被根除后的再感染率可能会明显高于成年人的再感染率。02幽门螺旋杆菌靠什么传播?幽门螺杆菌虽然致命性不强,但是传染性极强。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1、口-口传播在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中,口-口传播是主要途径。在我国,很多家庭还没有分餐的习惯,家庭成员共用餐具、相互夹菜,导致传染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经过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容易患有牙龈炎、牙菌斑等。牙菌斑可以成为幽门螺旋杆菌的储存库。一些老人习惯帮孩子嚼碎食物之后,再喂给孩子。这种行为非常容易导致感染。2、粪-口传播研究表明,携带者通过粪便也会排出幽门螺旋杆菌。再通过水污染等途径,进入口中,从而引起感染。另外还有一些传染方式,比如幼儿多发的胃-口传播等,也是一个因素。还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03如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杆菌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有研究表明,我国10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会达到40%~60%。宝宝如果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欠佳,从而生长发育落后,甚至患上胃部慢性疾病。1.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因此要做好以下两点: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肉类一定要做熟了再吃;家里有成员明确感染过幽门螺杆菌,那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好手再照顾孩子。另外,大人中感染该细菌的非常多,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吃不好就自己咀嚼后再喂,也不要直接亲吻宝宝的嘴巴,以免唾液传染。可以采用分餐制度,个人吃个人份,或者准备一双公筷便于夹菜。2.不要亲吻孩子嘴巴,更不要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成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再喜欢孩子,也不要直接亲吻孩子的嘴巴。不要用嘴巴吹凉孩子的饭菜,可以准备手持小风扇,进行降温。更不要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从而引发交叉传染。幽门螺杆菌看上去可怕,其实,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不用太担心。家人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建议大家在家中,给每个人都准备专属的碗筷。市面上有很多家庭分餐专用筷,从颜色或造型上进行区分,非常方便。外出就餐,也可以随身携带筷子和勺子,并要求餐馆提供公筷和公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