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治未病中医治胃痛
TUhjnbcbe - 2020/12/29 13:25:00
白癜风最好的治愈方法         http://m.39.net/pf/a_4658933.html

01

性质


  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常有人称心疼、心口窝疼。其发作多与饮食、情绪、酗酒及季节变化等密切相关。常伴有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如烧心、反酸、口中酸腐、口疮、腹胀、进食后堵塞感、食欲减退或食后胃胀、或便秘或腹泻等。
  多见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

02

病因


  常由于外邪犯胃(寒、暑、湿、热等)、饮食伤胃(过饥过饱、嗜辛辣生冷、酗酒等)、情志不畅(忧郁、暴怒、思虑过度等)和脾胃素虚等方面,导致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03

筛查方法


  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透视、B超、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04

中医分型

中医证型症状病机

寒邪客胃

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或喜热饮;

寒邪客胃,阳气被遏,气机阻滞于胃;

饮食伤胃

胃脘疼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

饮食停滞、胃气阻塞;

肝气犯胃

胃脘胀痛、遇烦恼时加重或伴胁肋疼痛、胸闷嗳气、长叹气、大便不畅;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脾胃湿热

胃脘满闷疼痛、口干口苦、口渴但不想喝水、身体困重、倦怠、不思饮食、恶心,小便色*;

湿热蕴结脾胃、气机失调;

瘀血停胃

胃脘部刺痛、疼痛固定、夜间加重、时间持久、食后加剧、舌质发紫;

胃痛日久、气病入血、胃络瘀滞、气血不行;

胃阴不足

胃脘隐隐灼痛、饥饿却不欲饮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五心烦热、消瘦乏力;

胃阴不足、失于濡养、阴液不足;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反复发作、喜温、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受凉后发作、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中阳不足、脾胃虚寒、失于温养;

05

治疗


  1、方药


  根据不同证型,开具针对性中药药物以调理身体根本。


  2、针刺疗法


  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配穴为胃俞、脾俞、合谷、太冲、三阴交、建里等,并辩证加减治疗。


  3、艾灸疗法


  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以悬艾灸疗法或隔姜灸、隔附子灸,适用于胃脘痛属寒者。


  4、耳针法


  在耳朵上选取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5、埋线疗法


  和针刺所选穴位相同,疗效长,省时省力。


  6、推拿治疗


  常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肝俞、三焦俞、上腹部、背部等通过一指禅推法、按、揉、擦等手法以疏通经络,理气止痛。


  7、穴位贴敷


  穴位选取中脘、天枢、胃俞等。用延胡索、细辛、肉桂等药物,共研细末,用食醋调成膏状贴敷。

06

预防调护


  平时重视情志与饮食的调摄。患者宜舒畅情志,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饮食生冷、肥甘油腻,胃痛较剧,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避免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食物等诱发因素,进食易细嚼慢咽,慎用对胃有刺激性药物。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重要因素。

中医内科

檀志娟


  医院国医堂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康复理疗师、执业药师、小儿推拿师;


  擅长:中医内科肝胆脾胃病、肿瘤的中医药康复治疗、失眠、肥胖、痛经、三叉神经痛、面瘫、带状疱疹、小儿推拿等。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诊室-(一楼三诊室)


  国医堂
  乘车路线:市内乘11、22、24路公交车科技大厦下车,南行米路东。

供稿:中医内科

编发:王冰

审核:吴玉鹏

未病先防.助您健康

end

联系我们:

南院咨询-北院咨询-南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未病中医治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