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我不是药神》,出电影院的时候,康老师问我:“你说现在那些进口药进了医保那患者是不是就不用花这么多钱买药了?”
我:“不可能的,治标不治本。”
“唉,那还是好好注意身体,医院都去不起。”康老师说完这些很是无奈,对着昆明七八点的天凝视了好久。
我安慰她:“就看个电影嘛,别太伤感,走,去吃个火锅。”
“吃什么火锅,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人连块一瓶的药都买不起,就黯然离世,我们还是去吃点其他的吧。”
我不知道怎么说,觉得她一瞬间就长大了,我把她紧紧的抱在怀里。
你看看,就不能和女孩去看这种讲诉生活苦难的片,容易伤感,还容易思考太多,我还是建议各位男生带着女朋友去看恐怖片,又刺激还能体现出自己男人的一面。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一起去看也挺好,看完了她就知道生活苦难,这钱来之不易了,那一次火锅钱就可以变成一顿炒饭钱,剩下的钱就可以拿去买皮肤充游戏币了,哈哈哈哈哈。
“走,去吃虾吧,我们湖北人遇到点啥事就要去吃虾。”
当然了,像康老师这种化悲痛为食欲的女子例外。
以上是今天的废话。
1
这几天上线的片子比较多,除了我期待已久的姜文,没想到还能看到《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挺不错的。
挺简单一故事:一个性保健店的老板为了挣钱倒卖药品最后被绳之以法。
卖保健品这老板叫程勇,一个潦倒到连房租都快交不起的中年离异男人,通过隔壁宾馆老板介绍认识了一个叫吕受益的慢粒性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告诉程勇,慢粒性白血病需要靠一种叫做“格列宁”的药物来治疗,但是这药在国内每瓶需要4万块,太多的病人根本吃不起,而印度,恰好有一种和“格列宁”药效相似的药在卖,每瓶才元。
吕受益就想程勇通过自己经营印度神油时积累的人脉,从印度那把这药搞到上海,一是自己可以得到低价药,二呢程勇也可以再抬价卖点钱。
程勇一开始拒绝这种走私违禁药的事情,但这时父亲入院,自己又没钱给房租,小舅子还看不起自己,他才决定去印度买药。
这个地方的故事线是我觉得最牵强的一处。
当然,做这种走私的来钱是很快的,程勇这一批货卖完之后赚了很多钱就决定收手不干了,但是病友们祈求他继续卖比正规渠道便宜不少的药,于是,他从“为钱卖药”变成了“为情卖药”。
整个故事线差不多就是这样。
实在话,我也算是看过一些电影了,特别是近些年电影的产量,涨得飞快,我们在手机电脑上就能看不少片,但能让我思考的不算多,在这个靠刷流量赚钱的年代,确实有很多片让人看着很尴尬,脑残片太多。
不说难看,是因为我的做事风格,不说好看,是因为我的为人原则。
看了这部电影,我思考的点可能和其他人不太同,就像大多数人看完之后留在脑子里的台词可能是:
“他才20岁,他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或者是:
“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被我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好不容易有了块一瓶的便宜药,你们非说是假的。是不是假的,我们不知道吗?谁家不会遇上一个病人,你就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你知道这部电影里我最触动的台词是什么吗?是药贩子说的那句: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就因为这句话,导致我在电影的后半部分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关于活着。
2
有句话你可能不爱听: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光是活着就已经费尽全力了,他们没法去追求理想,他们不敢去望自己的梦想,更有一部分人,他们没有理想没有对生活的奢望,仅仅是活下来,就已经是竭尽全力。
他们不会在乎什么蓝天白云,不会在乎什么诗与远方,不会在乎什么理想梦想,他们在乎的,仅仅是今天的肚子怎么填饱以及去哪里睡觉,换言之,就是他们仅仅考虑的是怎么活过今天。
他们没有七情六欲,除了活着根本谈不上其他话题。
你现在还能看到这篇文章,你体会不到那种绝望。
知乎上有个非常有名的提问:“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
这个提问下的答案我看了一些,有点感叹各有各的难处,但是你应该明白,穷是没有下限的。
比如:更穷的人根本就没办法到知乎上来回答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在环城南路地铁站D口出来直走几百米的样子,那个地方有个流浪汉,他身边有几个行李,挺脏的,看样子里面装的是一些被子之类的东西,但我每次看到他时,他那几个编织袋都没有打开,他就靠着那些编织袋睡觉。
他可能想着如果可以找到份工作,他的这些被子还可以给自己提供温暖。
我连续几个月都看到他在那,都是这个样子:
行李旁边的地上,放着一张纸,纸上摆着很多烟头,他把烟头撕开,里面剩余的烟丝他就收集到一起,用一张纸裹着抽。
上周五,我早上上班路过那的时候,看到他平时摆满烟头的那张纸上什么都没有,又正好看到一个胖子骑着一辆共享单车把他的打火机压烂在地上。下午下班的时候,我到旁边经销店买了包烟和一个打火机给他,完事儿我和他聊了聊。
他家云南保山的,五十多岁了,没什么技能,家里还有个姐姐,早就出嫁了,和他没有往来,老婆带着孩子离开他有二十多年了。老家的房子因为暴雨冲垮,他想着来昆明好找工作,于是借了一百多块就来了。
结果没人愿意雇佣他,确实,没技能,年龄又大。最开始到了一个工地,做保安,只做了一周,就被别人顶了,工地给了他五十块钱。
然后他就在昆明街头流浪了一两个月,从垃圾堆里捡别人没吃完的食物,所有的钱都留着雨天买馒头,偶尔有好心人给他递点零钱。
他也想找工作,但不知道哪里招,路过有招人的店他一进去就被人轰出来了。几个月没洗澡也没换衣服风餐露宿,早就让他恶性循环。
走的时候,我把身上所有的现金掏给了他,不多,因为实在话我也不怎么用现金。
那几天是我觉得自己非常穷的时候,我犯胃痛,医院看看,我瞒着家里说已经去检查了,没啥问题,但是我身上就一点钱,医院我就没法过下半月了。但也是那天,我忽然意识到,原来一包烟对于坐在我身边这个人来说是这么的奢侈。
这样的人是幸存者偏差吗?
这样的例子很稀奇吗?
如果你来过云贵川这边的大多数地方,你就会发现,这不是幸存者偏差,你就会知道网上那些关于这个城市底层为了活命拼命挣扎的报道并不是危言耸听。
你可能不知道,几千块的电脑,对很多人来说是没法拥有的东西,一个能上网的手机,一个月十几二十块的流量费,就挡住了很多很多穷人在网上发言。
我经常很晚才从市里回学校,下地铁已经差不多十一点了,很多次看到雨花公交枢纽站那有个老太太在摆地摊,卖一些廉价的鞋垫什么的东西,会卖到很晚很晚。
我没有和她聊过天,只是有时候看着人少了会顺便买点什么东西,虽然可能我是真的用不着。
我只想问一句:你说她为什么这个年纪还要出来摆地摊?
我和月薪只有一千出头的清洁工聊过天,她告诉我还要租房子还要吃饭孩子还要上学,你告诉我这一千块该怎么计划,才能在成都这个城市活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自己穷,确实也穷,但还没有穷到我们除了填饱肚子别无他想的地步,而实际上,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正在经历这样的人生。
是该觉得我们自己幸运,还是该觉得别人不幸?
3
要是在以前,在路上看到这样的人,我肯定会和朋友说,我要是到了这个地步,我一定找机会好好学习,到的图书馆借书来看,提高自己,然后找个什么什么样的工作,怎么也不会过得这么惨。
真的,那时候我就是这样想的,觉得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怎么也不至于饿死,除非这个人懒到脖子上有个饼也不会转着吃把自己饿死,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想要饿死一个人实在太难了。
但只有当你真正接触过这些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很多,也才会明白“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于他们而言其实不亚于对我们而言的王健林先生当初的那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
你想去打工,但你连去打工那个地方的路费都没有;
你想去学点技能,但你连这项技能所需要的最起码的工具都没有;
你想靠书店免费自学,但你连这个时间都没有;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连谈懒或者不懒的资格都没有,你让他怎么办?
能活命,就是最好的了。
至于活得好,这在很多人眼中是个伪命题。
就像大多数人会觉得,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在瞎说,现在哪还有这样的人,我们中国早就消除这种绝对贫困了。
对此我无法反驳,因为我想说的主要人群,基本都看不到这些文字,也没办法出来说一句:“他说的没错。”
这些人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