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脾胃病,老胃病,一直治不好,多是命门的火太弱了,简单点来说就是,肾中的阳气太少了!
前段时间,我接诊的一个患者,胃病已经有好几年了,平时也没少看医生,但多是效果不大。吃药的话情况,会减轻,但时间一长,就又容易出现了。
患者天天都是觉得没有胃口,肚子胀气,吃什么都不消化,还总是觉得胃里有隐痛感,胃里发凉,喜欢喝热水,而且平时很怕冷,一吃点凉的就容易拉肚子。看他的舌象发现,舌头颜色很淡,舌苔薄白,尤其是舌根处的位置舌苔厚腻,已经看不出舌头的底色了。
根据他的这些情况,诊断他为脾肾阳虚,寒湿重,所引起的。
而他看了那么长时间的胃病,一直没有好转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从以前医生给他开的方子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是一些补脾阳的药物。
而他是属于脾肾阳虚的情况,像这种情况只单纯的补阳,是没有太大效果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吃了那么多药,但总是吃药时情况减轻,不吃药又容易复发的原因。
那么这时想必会有人觉得疑问,为什么说要去给这个患者补肾阳呢?
我们要想想脾和肾的关系,它们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二者是相互依赖的,脾阳需要肾阳的温煦作用才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食物,从而给身体的各个脏腑提供能量。
如果肾阳不足了,脾阳失去温煦,消化能力下降,这时就容易引起胃痛,肚子胀气等情况的出现。
那么对于患者的这种情况,想要根治就要脾阳,肾阳一起补,不过由于他因为脾肾阳虚,导致体内的寒湿偏重,所以在脾肾同补的时候,也要兼顾祛寒湿。于是给他开方,附子,茯苓,白术,生姜,泽泻,肉桂,芍药等,方中的附子,生姜,肉桂来补脾阳,助肾阳,白术等来健脾祛湿,泽泻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湿通过小便排出去,这样一来,脾肾的阳气足了,寒湿也祛除了,脾胃的功能就可以得到恢复。
于是嘱服两个疗程,两个疗程以后,反馈,情况减轻不少,胃痛,肚胀的情况好转,于是二诊的时候,加减了药物,服一个疗程,随后患者反馈,情况基本好转,吃嘛嘛香,随后随访,胃病没有在复发。
所以在治病的时候,找到根源很重要,要学会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整体的辨证,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