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过,有时候影视作品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面对市面上越来越多包含校园霸凌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出现,各位家长们是否已经相应的做好应对措施?
就拿去年的《少年的你》来说,遭到校园霸凌的陈念,她的遭遇绝不是个例。
我女儿不会遇到这种事。
有的家长认为电影里都是演出来的,夸张了事实。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占总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校园霸凌不分男女,也不分地区,不管是低调寡言的孩子,还是看起来人缘不错的孩子,都可能遭遇或轻或重的霸凌。
可能有的家长们又会说:他们都还是学校里的学生,能干出什么事呢?孩子之间难免会开玩笑的,不用太在意!那么,你认为抢钱、拳脚打踢、脱光衣服、拍侮辱性视频这些都只是开玩笑吗?
1、校园霸凌只是老师和学校的事吗?
有些家长认为,有问题就找老师,天经地义!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一点是,面对校园霸凌问题,父母和老师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迥然不同的。父母想要的是自己的小孩不吃亏,而老师想到的永远都是不要把事情闹大。
稍微负责任一点的老师可能会对施暴者进行批评,责任心没那么强的老师可能也会将其当成同学之间的小摩擦而漠然置之。即使老师对施暴者进行了批评,也很难对其产生震慑作用,甚至会被其当成报复受害者的理由。
说到底,除了家长自己之外,没有谁会将你孩子的安全放在心上。换言之,将自己孩子的人身安全托付到外人身上,无异于将自家的钥匙交给别人,实在不是一个好办法。
虽然现如今的教育体制越来越健全,但也还是会有老师和学校监管不到的阴暗角落。在校读书的孩子们的心智未成熟,对后果不自知,因此做出霸凌的行为后。有时事件曝光后,他们最怕的是身边人的指责和失望。
而对于那些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来说,想说却说不出口的现象更普遍。很多时候,由于家长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所以在遇到这类事件时,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忍气吞声,自我消化。可这些伤害,孩子们自己能够消化吗?
二、家长如果不作为会发生什么?
很多人会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然而,一旦童年被霸凌的阴霾笼罩,可能需要用几十年甚至是一生的时间去洗刷。校园霸凌,无论对受害者、霸凌者或旁观者来说,都有着不可预估的影响。
对于受害者来说,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孩子往往身体免疫力更弱,更容易出现头痛、胃痛等肉眼可见的身体伤害。此外,霸凌经历会带来难以预估的心理损害,甚至是伴随终身的心理创伤。
而家长的不闻不问,反而会更加深的刺痛他们。这样一来,孩子即使知道自己正在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也无法说出口。
可能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也会被家长的不重视狠狠的浇一泼冷水。从小沉默寡言的孩子更不用说了,家长的不作为会让他们觉得内心没有依靠,自己也无人关心。
对于霸凌者来说,往往更具有侵犯性和攻击性,更倾向于激化矛盾。那些有高频率霸凌行为的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对于那些既是霸凌者又是受害者的人来说,具有更高的风险患抑郁症或自杀倾向。
那么如果是旁观者呢?研究发现,校园霸凌的目击者相较于没有目击过校园霸凌的人来说,在长大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也会更高。而更多的孩子其实都是旁观者的角色,家长的思想工作更重要。
三、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怎么办?
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可能不会告诉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擦亮眼睛观察,遭受到校园霸凌的孩子,有些会表现为:情绪异常(沮丧、恐惧、焦虑、抑郁等);行为异常(退缩行为、回避行为、自残行为或攻击性行为等);有些甚至会说出想死或询问跟死亡有关的话题。
心理专家们建议,在霸凌出现端倪的时候,就应该勇敢反击,并寻求帮助。而校园霸凌涉及到稚嫩单纯又无知的恶意,仅靠孩子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制止校园霸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成人的介入。面对受伤害的孩子,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通过开放的沟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一旦有异常行为一定要重视,尤其是关于死亡的话题,不要觉得孩子是说着玩。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责任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在孩子受到伤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