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睡眠日ldquo我好久都没睡觉 [复制链接]

1#

.3.21

世界睡眠日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

小编不由想问一句“你睡得好吗?”

时下,不少人对睡眠的看法各有不同……

有些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本来睡眠就少,

有些年轻人认为,我夜晚难睡,喝个酒就好,

然而,这些“认为”在医生眼里却是错误的认识!

·一起来看看·

国医堂中医内科*俊山主任医师表示,对于失眠,相信不少人都有经历过。因为晚上容易睡不着,早上四五点就醒来,如此睡眠质量常令他们感到忧心忡忡。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却发现,实际上有些老年人并不缺觉,有些年轻人还提倡以酒助眠的做法,这些做法更要不得,所以今儿跟大伙儿谈一谈,人们对睡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都有哪些~

误区一:老人本来就是睡眠少

其实不然。实际情况是,老人白天经常打盹,打盹多了,晚上七八点就睡了,睡到晚上不到一点就醒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给老人的建议是:白天要兴奋,不让他常打盹。打盹,就像吃零食,吃得多了,吃正餐就没有胃口。白天增加活动内容和兴奋度,挤占和减少打盹犯困的时间,以便给晚上增加“睡眠任务”。如果做不到,那就晚上睡少点,不要烦躁。总不能白天睡得本就不少,晚上还想多睡,那样就睡得太多了。

误区二:对睡眠质量要求高

不少人对睡眠质量要求过高,认为“我已经好几个月都没睡觉了”,甚至有人认为自己从未睡着觉。

从生理角度判断,这是不可能的。真实情况是,这类人存在严重的睡眠评估障碍,即对失眠有着过分评估的倾向,客观的睡眠状态和主观意识之间的差距较大。

患病的“患”字就是心被串起提着,也可以理解为,病人若放下,则病自除。因此如果失眠者能认可并放下了这个主观认识误区的包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误区三:扩大失眠的不良影响

有些人认为失眠会引发心脏病或消化系统疾病等,于是对睡眠产生恐惧,到晚上或一上床就紧张,越紧张越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

这类人群最好做到“先睡心、后睡眼”。而且,要缩短在床上的时间,使之一上床就引起睡眠反射,不应长时间躺在床上等入睡。

误区四:喝酒助眠

酒精是最古老、最广泛的助睡剂,许多人习惯晚上喝上一杯,但这也许意味着整晚的麻烦。因为不同的酒量对睡眠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喝的量少不会引起睡意,反而使人兴奋,再加上饮酒时谈兴浓,会使人兴奋失眠;

●中剂量的酒,会导致小脑功能失控,说话不清、拿杯走路不稳,好斗;

●过量饮酒,大脑就挺不住了,昏昏沉沉容易入睡,但容易早醒,之后难以续睡,并且次日有宿醉现象,还是没精神。

此外,烈性酒使人口干,导致频繁起床喝水;啤酒量大尿就多,导致频繁如厕,使身体得不到深层次的休息,睡眠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因此睡不好。

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导致脂肪肝、酒精肝等严重副作用。所以,应改变靠喝酒助眠的习惯。

助你好眠

*俊山

福建省第二届名中医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导

国家心理咨询师

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医心理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成员,福建省医德标兵,首届福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中医睡眠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林求诚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

出身于医学世家,能准确且灵活地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疗法处理临床复杂疑难病症。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学术部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

失眠、抑郁、头痛、头晕、神经衰弱、更年期、肿瘤、咳嗽、胃病、多汗、身痒等内科、男科、妇科、皮肤科中医疑难杂病及保健养生调理。

国医堂坐诊时间:

周一上午(08:00—12:00)

周三上午(08:00—12:00)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