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九灸,冬天里的一把健康火,存阳根,抗风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1479.html

道/地/健/康/

三九灸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是身体致病的关键。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

数九从冬至日开始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

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九”是阴气旺盛之时,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

但阳气在此时比较微弱,因气温较低,阳气敛藏,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就可能会让外邪趁虚而入,导致百病缠身。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

在三九天艾灸,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所谓“寒者热之”,“三九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效果显著。

1

灸透这27天,来年虚病少

古人说:冷冬数九。不了解艾灸的人提到三九天,想到的多半是冷。

熟悉艾灸的人却知道,三九天是一年中艾灸的*金期,难得的好日子。

三九艾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公元~年间),早在北宋年间,民间就广泛应用,涉及内、外、儿各领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介绍用艾灸疗法调理疟疾、哮喘等病。

道地健康提示:今年三九灸是何时?

预灸:

年12月11日-年12月20日

一九:

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二九:

年12月30日-年1月7日

三九:

年1月8日-年1月16日

增强:

年1月17日-年1月25日

道地健康温馨提示:每“九”第一天艾灸为最佳,能根据自身体质,适当持续施灸更好(每九之间可适当停灸两三天)。

行三九灸时,上午11点-下午1点是最佳时间,其次是上午10-11点。

三九灸是个连续巩固的过程,最好每年三九期间坚持艾灸。

道地健康提示:哪些人尤其适合三九灸

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

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腹泻、胃痛、消化性溃疡等。

有运动系统疾病的人群: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有这类问题的儿童:脾胃虚弱、免疫力低下、体弱多病、易感冒发烧等。

亚健康人群及其他:如阴虚型体质、阳虚型体质、血瘀型体质等。

道地健康提示:

现在开始“预备灸”,三九灸效果翻番

虽然现在距离三九还有10天,但也可以开始慢慢的灸起来了,给其引路。

尤其是对于平时不艾灸,就等着“三九灸”调理身体的灸友来说,这个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让身体尽早适应艾灸的火力。

从今天开始,在以下穴位施灸,进行”筑基”灸,热热身。

至阳穴:属督脉,位于背部,是后背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也是补阳最佳的地方。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强肾气的要穴,主治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问题。

建里:隶属任脉,艾灸它可以夯实人体的“根基”,增进身体的健康。

太白:隶属于足太阴脾经,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是脾经的原穴,具有健脾补气的效果。

涌泉: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是人体重要的“长寿穴位”之一,能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

现在开始灸这些穴位,初步打开因为冬天寒冷而封住的穴位、经络,持续积蓄阳气,以期到真正的三九灸时实现“质变”,效果更强。

道地健康提示:

三九灸虽好,但这些人群不宜进行

孕妇及经期女性。

严重的心脏病者、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的患者。

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量咯血以及严重贫血人群。

正处于肺结核晚期,支气管扩张、哮喘发病期的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做过植入性手术者、有过内出血者、重症疾病患者、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出现高热神昏、高血压危象的患者。

2

三九与三伏,互相巩固

一年中最适合艾灸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是阳气最旺的三伏和寒气最重的三九。

在每年的三九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

冬天的“三九灸”与夏天的“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通过这种灸疗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三伏灸”与“三九灸”都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的内病外治疗法。

“三伏灸”是为了借外界阳气、祛体内病邪,目的在于“冬病夏治”。

“三九灸”是为了补充阳气、抵御寒邪,目的在于“夏病冬防、冬病冬调”。

二者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道地健康提示:

三伏灸、三九灸,如何补阳气

三伏灸、三九灸都是补人身的阳气,要说清楚三伏灸、三九灸都是补阳气的道理,就要先说清楚自然与人体的阴阳五行气化运动的原理。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古中医理论把夏末一月又命名长夏,成为五季,对应归属于五行。

春为木主升、夏为火主浮、长夏为土主运化、秋为金主降、冬为水主藏。

夏为一年最热的节气,三伏天为金气萌芽,是夏季阳热升极、开始降伏的时节。

中医理论总结出在三伏天,可以顺应大气阴阳转化、阳极而降的自然力量,通过药物阳热来补充人体的阳根。

人的阳根在中土之下、肾水之中的命门,为先天之本,决定人体重要的机能,是人体健康的条件和保障。

冬为一年最冷的时节,冬为水,水生木,三九天为冬季阴气盛极,阳热萌芽的时节。

中医顺应大自然阴阳转化的力量,在阳根初发的时节,补入阳热之药力,使人体阳根充足,肝木之气升发健康茁壮,使人体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增强。

道地健康提示:三九灸不可灸的穴位

《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不可伤中下之阳,秋冬不可伤中上之阴,所以三九灸一般不要选肺经的穴位。

肺为阴根,不可以燥热药物之药性损伤肺阴。而且肺弱的小孩与老人非要选肺俞,必定会皮肤红泡,是肺金肃降阳热的功能不全造成的。

《内经》:“冬三月,此谓气闭藏,水冰地坼,毋扰于阳,蚤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洩皮肤,使气不极,此冬气之应也,养藏之道也”。

从上段话看出古圣人养身之道,顺应冬天阴气盛、不要扰动阳气,指出阳在冬月的重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只要不耗阳气、使阴含阳秘于内,阳秘则阳根足,来年精神充沛。

所以阳根稳固充足是人体健康的保障,而三九灸、就是在阴极用具有阳热之性的药物来补足人体阳气和阳根的方法。

从冬至一阳生开始,顺应自然界阳升之气,可大大增强艾灸的温补之力!借助艾灸之阳气温通经脉,身体有寒则驱寒,有瘀则化瘀,有湿则祛湿。

三九天,正是调节体内阳气的尤佳时间,此时抓住天时进行灸疗保健,才能精神饱满、面色红润。

推荐阅读

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他的执行力就知道了。

比缺钱更可怕的,是缺乏规矩。

冬季补肾正当时,抓住养肾*金期,来年春天不易病。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一下“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