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孩子特别要强、受不了一点儿挫折,该怎么办?
孩子总是不睡觉、睡不好,该怎么办?
孩子总撒泼打滚、不愿意去学校,该怎么办?
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孩子管理焦虑?
孩子焦虑的成因及表现成因:基因、教养方式。环境、创伤性事件表现:社交焦虑、分离焦虑、强迫症、创伤应激障碍等如何为孩子制定焦虑管理计划理解孩子的感觉给焦虑重新贴标签引导孩子启用第二反应让孩子关掉身体的警报让孩子自己做主用鼓励强化孩子对抗焦虑的兴趣和意愿影响孩子焦虑的三种因素睡眠环境父母的说话方式
生活中,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孩子:性格要强、完美主义,总是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要求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无论平时做作业还是测试,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开始坐立不安、眼泪汪汪,一点小挫折就能让他情绪失控。
也许你会觉得,孩子上进、要强是好事,就算有点焦虑,毕竟孩子还小,有这样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等长大就好了。可是,研究表明,没有经过治疗的焦虑,不但不会自愈,还会恶化。长期焦虑会对少儿的心脏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自杀。
孩子也许因为年龄小,意识不到自己的焦虑,但家长必须要有这种意识,采取行动帮助孩子减缓焦虑。而且,很多成年人的焦虑症,其实都源于儿童期的焦虑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容易哭泣、过度粘人、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责任感过强、习惯性逃避……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症状,说明你的孩子已经在被焦虑所困扰了。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孩子远离焦虑呢?今天我们解读的塔玛·琼斯基的这本《让孩子远离焦虑》就是解决孩子的焦虑问题的。它会帮我们了解焦虑是如何形成的,告诉我们如何及时觉察到儿童的焦虑以及怎样应对焦虑。
作者塔玛·琼斯基是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大师、临床精神医学博士和情绪研究专家,同时,她还是美国心理协会和宾夕法尼亚行为治疗协会的会员。塔玛多年来致力于帮助青少年克服心理焦虑的症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经验,收集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按案例也为本书打下了坚实实践的基础。
下面我就为你讲讲这本书的主体内容。
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聊聊孩子为什么会焦虑,造成孩子焦虑的因素有哪些以及焦虑的类型和表现。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这样叮嘱孩子:“别瞎往外边跑!”“小心,这个会碎的!”但是,面对有焦虑症的孩子,家长就不需要这样反复提醒,因为患有焦虑症的孩子会比家长还操心。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问家长:“我的书包拿了吗?门锁了吗?电源关了吗?”因为患有焦虑症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心,他们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是危险的。
比如一个受到焦虑症困扰的4岁的孩子到水族馆玩,当她听说水族馆有鲨鱼时,会非常害怕,她会担心鲨鱼吃掉自己,但是她不会想到水族馆的玻璃可以保护自己。这就是焦虑的孩子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那么,小孩子的焦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是跟家长学的吗?还是通过基因遗传的?
其实焦虑是大脑功能出现障碍,当人面临不确定的状况,无法对事件结果作出准确的预测,也不能确保选择是正确的时候,焦虑就产生了。除了基因和大脑生理机能的因素,焦虑还和家庭教养方式、环境、创伤性事件等有关。我们没办法改变基因和大脑生理机能,但我们可以改变教养方式。所以,在这里我们来着重讲讲可能会导致孩子焦虑的3种教养方式。
第一种可能会导致孩子焦虑的是直升机式的父母。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母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随时确认孩子的状况。比如他们会不停地问孩子:“冷不冷?疼不疼?考试能不能及格啊?有人欺负你吗?”父母这样的担心,会让孩子觉得生活中好像到处是陷阱,随时都会出事,变得焦虑。
第二种“致焦父母”总是会强化孩子对危险和失败的理解。比如整天跟孩子强调陌生人都是坏人;对孩子强调,如果你考不好爸爸妈妈就白付出咱们家就完了,咱们家就全指望你了等等。
还有一种父母,他们会经常拒绝孩子的要求,或是批评孩子的行为。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跟妈妈说腰疼,妈妈就说小孩哪有腰。但其实这就是忽视孩子的感受,长此以往,会让孩子觉得焦虑,觉得没有人关怀自己。
说完焦虑的成因,我们再来看看孩子焦虑的表现有哪些。不同的焦虑症,孩子的表现会不一样,书中就通过孩子不同的表现将焦虑分成了若干种。第一种是广泛性焦虑,这个很好理解,患有广泛性焦虑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会焦虑,比如担心自己考试成绩不好、害怕和同学发生冲突,害怕出门等等。因为时刻处于这种紧张状态,孩子们会经常感到头痛、胃痛、失眠,情绪极不稳定,而且很难被安抚好。
而恐惧症则与广泛性的焦虑相反,患有恐惧症的孩子只对某种特殊刺激起反应。比如对狗恐惧的孩子,只要想到某个场景或者地方可能有狗,就会拒绝去那个地方,比如有狗的同学家或者公园等。
还有社交焦虑,患有社交焦虑的孩子一般不愿意去公共场合玩,不愿意跟人接触,总是回避见人、害怕说话,那怕和同伴交往也是这样。但很多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误以为是孩子害羞,所以社交焦虑的孩子常常被忽视。
分离焦虑症也比较常见,如果你的孩子超级粘人、一刻都不愿意离开你,甚至连你上个厕所,都要在厕所门口守着你,一旦看不到你,孩子就觉得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那么,他就有可能是分离焦虑症。
还有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强迫症,如果你发现孩子频繁地洗手,或发现孩子每天超过一个小时来做一些重复动作,那就考虑孩子是不是强迫症。
前面所说的几种焦虑都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的,但有一种焦虑是不受控制,突然发作的,书中称之为恐慌症。虽然它和恐惧症只差一个字,但情况却要严重得多。得了恐慌症的孩子会突然心跳加速,全身颤抖,手心冒汗,害怕自己晕倒或死亡,如果你的孩子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出现这种症状,一定要给予重视。
最后,还有一种焦虑症是创伤性事件之后出现的,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孩子经历或目睹了不幸的事件,这种经历会引发他们强烈的恐惧、惊吓和无助。如果孩子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时间频繁地再现痛苦往事,做恶梦、失眠、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避免谈及创伤性事件的一切,作为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焦虑的危险信号后,一定要及时采取行动,寻求专业帮助,确定并解决孩子的问题。
第二部分,我们来讲讲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很多焦虑症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扰,想求助医生帮助,又怕孩子被贴标签。那么,如果去求助了,给孩子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有个焦虑的孩子在被治疗之后曾这样写道:“我第一次感觉这世界上有人能了解我,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和我的想法,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一样,这让我感觉如释重负,并且让我确信我是有希望康复的。”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焦虑症的症状,应该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孩子的信息都是有隐私保护的,让孩子的情况得到改善,才是我们的目的。
那么,除了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在帮助孩子之前,我们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焦虑,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也害怕。情绪控制好了,我们就可以为孩子制定焦虑管理计划,帮助孩子应对焦虑,这里主要包括六个步骤。
焦虑管理计划的第一步是理解孩子的感觉。这是我们走进孩子世界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在为接下来的沟通做准备。不要试图告诉孩子停止焦虑或是反复强调不要焦虑,我们要做的是理解他们的感受,帮助孩子看清他的处境。比如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焦虑,我知道你很难过。”另外,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小小的拥抱和会意的眼神,传达对他们的理解。
传达了你对孩子的理解后,下一步我们要给焦虑重新贴标签,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在焦虑的想法和真实的想法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让孩子更清楚问题的所在,明确自己要战胜的对象是什么。具体做法是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给焦虑起个名字,然后陪孩子一起通过角色扮演减轻对焦虑的害怕。
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焦虑就像是你身边嗡嗡叫的小虫,它在不断地吓唬你,和你说‘你不能跟小狗玩,小狗的叫声非常吓人’,所以你才变得什么都害怕。”接着,你再转向孩子对他说:“小虫太坏了,它说小狗很吓人,我才不相信呢。”这样做,孩子就会不那么害怕焦虑了。
接下来,我们要引导孩子启用第二反应。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重新认识害怕的事物,对大脑传来的第一反应提出质疑。因为焦虑症的孩子对很多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危险,而这些往往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重新正确认识这些东西。比如当我们听到孩子说“假如……怎么样?”的问题时,我们要仔细聆听他们说的是否有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做裁判,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对还是错,让孩子把感觉和事实区分开来,例如提问孩子:“如果你碰了医生办公室的纸,你会得病吗?”
认识的部分解决了,下一步就是让孩子关掉身体的警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当他焦虑的时候,身体会进入一种紧张状态,这时,他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在这一步,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练习,帮助孩子放松,比如握着孩子的手,让他的呼吸与你一致,集中注意力数数,边数边呼吸,直到放松。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紧张时的状态,并学会自己使用呼吸法让自己放松下来。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能很好的帮助孩子缓解焦虑。一般来说,焦虑的感觉需要过几分钟才会消失,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这期间适当转移转移注意力,不要总想着心里紧张的事情,比如带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者玩捉迷藏,尽可能地让孩子动起来。
最后一步就是通过鼓励,强化孩子对抗焦虑的兴趣和意愿,并且尽可能详细地奖励孩子的出色表现。比如孩子能够独自在床上呆10分钟而没有哭闹、自己独立到便利店买了一样东西、给3个朋友打电话等等。另外,不要将目标定得过高,要在安全的环境中帮孩子克服焦虑。
第三部分,我们来了解下影响孩子焦虑的三种因素,分别是睡眠、环境以及父母的说话方式。
有过失眠经历的人都知道,漫漫长夜睡不着特别难熬,对于焦虑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孩子如果为一件事困扰得睡不着,就会反复设想可能的后果,各种想法就会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比如:墙上的影子是什么?床底下会不会有人?那个声音是哪儿来的?甚至一些孩子担心自己在睡觉的时候死去。
无论是哪一种担心,都会让孩子的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胡思乱想睡不着,反过来又因为睡不着,有更多的时间胡思乱想。再加上无边的黑暗本身就会让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产生恐惧,这时,孩子的焦虑就会加重。
所以,想减少孩子的焦虑,我们就要从改善孩子的睡眠开始,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虽然睡眠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比如我们可以轻轻顺一顺孩子的后背,缓解他的紧张和焦虑,睡前给孩子留一盏小夜灯,还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她熟悉的玩具做个小实验,关上灯后,看看多长时间,他能认出玩具熊的形状。
此外,我们要告诉孩子黑暗的环境是安全的,只是会让我们看不见而已,会更有助于我们休息。这里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和行为要保持一致。想让孩子自己入睡,就得坚持下去,不能因为他的哭闹就改变计划,让孩子过来和大人一起睡,我们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决心,同时向孩子保证会时刻保护着他,不会让他出现危险。
另外,孩子的焦虑还和所处的环境有关系。焦虑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感到特别孤独,觉得自己不被接受。特别是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家人都对孩子表现出排斥和孤立的时候,孩子的焦虑会更严重,而且更难治愈。
我们要鼓励孩子坚持上学,多与小伙伴交往。家长们要相信,学校是孩子当下除了家之外的归宿,家长要和学校合作,一起解决孩子的焦虑、安慰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
如果孩子因为焦虑觉得自己不被接受,不愿与人交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回忆一下,是不是他总是对朋友说“不”,然后跟孩子解释,如果朋友被你拒绝过,他们可能会以为你不喜欢跟他们玩,所以他们就不找你玩了。另外,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找小伙伴解释清楚。同时,还要教会孩子接受家人的力量,特别是孩子的兄弟姐妹,我们可以让他们主动带孩子玩,给孩子足够的